close

 

Need for speed-poster

車,是男人的第二生命,在擁有一台車的同時,也賦予了一個男人成熟與地位的象徵。愛車如命,當速度與熱情奔馳時,對男人而言,一台車將不僅僅是一台車,而是一門華麗的賽車藝術。

 

大多鎖定於男性觀眾的賽車電影,已產出不少賣座作品,好萊塢的《玩命關頭》系列,日本的《頭文字D》等,如今都各有支持者擁護著;至此,賽車競速題材常見的熱血與夢想,挺能取悅目標觀眾掏錢買票,享受大螢幕的爽快感(當然前提是要拍得好),龐大的市場潛力與商業模式,自然吸引好萊塢其他片商效法領頭羊;早已在賽車電玩領域中擁有高人氣的《極速快感》,如今也同樣地向大螢幕,展現超跑純粹的駕馭感。

 

Need for speed-1  

 

《極速快感》是夢工廠改編自EA旗下知名同名電玩遊戲「極速快感」,其最大賣點在於將時速 400 公里以上的超跑飆車文化搬上大螢幕。

 

《極速快感》故事敘述托比(亞倫保爾飾)以經營一家修車廠為生,喜好於地下非法街頭賽車競賽,享受高速奔馳下的狂飆快感,某日,昔日死對頭亦是職業賽車手的迪諾(多明尼克庫柏飾)找上門來,委託托比等人幫忙組裝一輛價值不斐的野馬超跑,在龐大的貸款壓力下,托比不得已和迪諾合作,卻無故受害涉嫌一起賽車意外,含冤入獄,更不幸損失一名情同手足的摯友。

 

Need for speed-3  

 

出獄後,為了洗刷冤屈並向迪諾加倍奉還,托比將自己下注在一場不可能的競速之旅,展開復仇行動,亦試圖完成這場對於自我的救贖……

 

取材自同名電玩遊戲的《極速快感》,電影場景試圖呈現遊戲中的緊張與刺激,警匪街頭驚險追逐畫面、超跑競速、甩尾、跳躍,或是第一人稱視覺的駕馭感(仿造玩遊戲時的觀看角度),競速的淋漓盡致與神經緊繃,得以使觀眾體驗相當不可思議的極限與快感。

 

《極速快感》幾乎一路都在狂飆,仿照系列電玩本質,鄉鎮、鬧區小巷、公路、山路等有路的地方都飆,忠於電玩原味的當下,頗吸引廣大電玩迷樂在其中。

 

Need for speed-4  

 

隨著另一賣座作品《玩命關頭》系列作立下了高標準,豐富的娛樂效果,華麗的視覺特效,場面火爆、浩大,深究鬥智鬥力的劇情,主要演員一大票不是俊男就是美女(且都各具魅力與特色),觀眾對於典型的賽車電影元素自然有上述的直覺認知。

 

然而,除了角色群還算是俊男美女外,《極速快感》倒是一反常態,採取樸實純粹的街頭競速路線,昂貴超跑自然少不了,單一直線的劇情走向,亦單一聚焦於駕駛著超跑在街頭狂飆,遑論要如何為朋友復仇的複雜劇碼,單純傳達「賽車是門藝術」;車,不僅是單純的開車競速,打從心底享受速度,視競速為神聖領域,在男主角含冤復仇的同時,亦完成一段喚回自我、感受真我的旅程。

 

Need for speed-2  

 

基於《極速快感》導演史考特沃夫強調的,其欲展現的是一段真實的競速體驗,車子對車子,男子漢對男子漢,一對一的硬漢對決,捨棄過多包裝的視覺特效(綠幕似乎用不多),追逐名次、擦撞、輪轉等賽車元素,忠實呈現於大螢幕上,透過戲院音響高分貝放送的引擎聲及飆風聲,硬是衝擊了觀眾視覺及聽覺,更感受到賽車豐沛的生命力。

 

劇情單一、爽片來著的《極速快感》,對於吃慣大魚大肉賽車特效的觀眾而言,或許會稍嫌覺得不夠華麗、缺乏流暢的動作設計感,配樂上亦缺少重要的記憶點,在大部分的競速場面中,轟隆隆的引擎聲甚至掩蓋了配樂本身,音效和配樂兩者音量嚴重失調下,觀影情緒亦難以受到牽動;但回歸自然純粹的開車、飆車、爭冠,《極速快感》仍就不失為一部不錯的高熱量爆米花電影。

 

散場貴重物品值(超值=5個):

 

arrow
arrow

    散場二三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