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命好比一個循環,自有其起承轉合的過程,有開始就會有結束,在有限的光陰歲月裡,生命並不能無窮無盡地延續,也難怪會有把握生命,把握當下,積極奮鬥開創未來等勵志小語,終日飽食閒閒,也枉顧一生走了這一遭。當死神噩運降臨,該來的終究還是會來,可能遭逢意外,可能安詳逝去,更可能自我了斷,不論原因為何,生命就是有它盡頭的時候。死者去了極樂世界,那生者呢?是要理當為其舉辦一場風光的葬禮,還是沒要沒緊地,自認八竿子打不著,而不去理會、不去過問?
為了讓死者好走,傳統的喪禮是必要的;但是,假使沒人願意出席葬禮,是否真表示過世的那一人,在世上曾活著的事實,就這樣被無情抹去,而無法在任何人心中留下什麼?「葬禮是為了生者,而非死者。」這句至理名言,到頭來仍有其深厚的反思在,這也是《無人出席的告別式》中,最重要的核心概念,不論如何,不計其數的往生者,都得安心上路才好。
「代替死者的尋親之旅」
無可厚非地,葬禮是一種形式,何種儀式、大小規模及多少悼詞等,最終都是要讓棺材中人無掛念一路好走。《無人出席的告別式》故事敘述道,約翰是個專辦「無意義」葬禮的公務員,何謂無意義?就是指要負責送那些獨居無親、或者是無人在意的亡者,走上最後一程。一絲不苟的他,總是盡心盡力地在遺物中找尋線索,為的就是要讓微不足道的葬禮,能夠體面一點。漸漸地,寂寞的自己也從這些孤單而終的人身上,找到些許共振的頻率。
好景不常,公司無預警解職,使他決定要在離職前的最後一場葬禮,也能夠有生者的悼念,於是,他踏上了一趟奇特的尋親之旅;然而,這趟旅程發展卻意外地急轉直下....。要尋的並非自己的親人,而是死者的親朋好友,拜訪過往情人、女兒、當兵同梯等,用遍各種方法,就是希望有人還很在乎死者,有人能夠來參加喪禮,哪怕冷清只有一個人來赴會,都要圓滿才好。甚至就連約翰都會親自參加,為的就是要體現禮儀師存在的價值。
「在祝福下誕生,在孤單中死去」
人有幸來到這世上,在出生之時應該都是值得受祝福的(當然也有人認為來到這世上是活受罪),因為平安出生感到喜悅,因為能傳宗接代感到雀躍,在祝福下誕生,自是再幸福不過的事;但當到了盡頭,生命的燭火即將燃燒殆盡,每個人逃不了要面對的,莫過於必須孤單地躺在自己的棺木裡,只有自己陪伴自己,在孤單中死去,反倒變成最痛苦的事。呼應到本片,強調的孤獨感尤其沉重,我們跟隨約翰的腳步,逐漸拼湊出比利的生平樣貌,可惜的是,身邊的人不願花心思去關心他,一點熟悉的溫度都沒有;失去父親的凱莉也不好受,聽到噩耗百感交集的她,頓時成了孤苦無依的孤兒。
幾個描繪深刻的人,各自道出不同層面的心酸,徒留無奈及哀傷,但這些形同過客的角色,仍舊敵不過約翰一個人的孤寂,無人過問他的感受,無人好奇他的過去,就只是連日一個人吃著罐頭與吐司,一個人埋首工作,這時候的他,其實才是真正寂寞的受害者,而無辜承擔眾人的冷漠罷了。
「靜謐冷寂之美」
《無人出席的告別式》拍得簡單且誠懇,跟著一名專辦喪禮公務員的細膩視角,看盡人生身後事的種種,不高調張羅,也不譁眾取寵,而是靜謐又壓抑的影像風格,濃濃包裹著整部電影,融合英國式的冷冽幽默與自嘲感傷,更帶出同情理解的溫柔,以及孤獨寂寥的詩意,死者身邊親人的漠視與冷淡毫無遮掩,一股憂傷感自然在其中蔓延開來。一如中文片名「無人出席」,相較於多半稍嫌奢侈及隆重的喪禮,本片盡是表現出惆悵與簡約,看著約翰四處奔波,娓娓傳達出「誰會希望自己離開人世的那一刻,是無人陪伴?」
這樣的不捨與遺憾,讓觀眾不時咀嚼回味,人是群居動物,但面臨死亡議題時,卻並非如此理所當然,以何種方式安葬是一回事,有沒有人來觀禮又是另一回事,約翰雖一再重覆無收穫的拜訪工作與義務,實際上卻是在完成一項偉大,僅管是無以名狀的悲傷,所堆砌而成的偉大,但真心投入的信念與力量,無疑也成為最令人動容的地方了。
「生者與死者的出席與否」
擔綱主角的艾迪馬森,沉穩與內斂的演出,充份地撐起全場,從先前《全民超人》、《福爾摩斯》等較為反派邪氣的戲路,成功轉型為善良體貼的一面,也難怪被譽為其演藝生涯最動人的演出,無大灑狗血的誇張外放,而是一種暧暧內含光的謙卑態度,深深感染了你我的觀影感受。就在約翰與凱莉即將萌芽出一份純純的愛,命運之神硬是開了個大玩笑,讓一場車禍奪走好人的性命,老套的事故轉折,卻也在最後上演一幕溫情催淚的「出席」。
約翰終其一生盡善盡美地要讓別人的葬禮完整落幕,生前努力聯繫的比利親友,最後都出乎意料地參加了比利的告別式,反觀自己驟然離世,卻是空蕩悲涼;看似心碎不已的結局,竟然在最後展現出厚實的力道,原來,約翰的告別式一點都不清冷,一個個曾經默默受到協助的孤魂野鬼,也能到場向他說聲再見,生者與死者的出席與否,便在此作出最完美的映照。
散場貴重物品值(超值=5個):
留言列表